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相知一笑

因为你的存在,我才精彩;因为我们的存在,世界才绚丽多姿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没有完成任务  

2013-04-01 17:32:52|  分类: 教学反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没有完成任务 - 相知一笑 - 相知一笑

 今天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11课《桃花心木》。

课前,我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了第三组三篇已经学过课文给我们什么启迪,孩子们说得不错,看来他们记住了课文要告诉他们的东西。

第11课的学习从课题开始。

“从课题看,这天篇课文应该是写什么的?”

“写树的。”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回答。

“实际上是写什么的?”我再问。

“是写人的。这是借物喻人的。”孩子们仍是毫不犹豫。不错,都会抢答了。

“有人查找过有关‘桃花心木’的资料吗?”我再问。这时下面没了动静,曾经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因为我的“不作为”而消逝了。无奈,只好由我来揭晓答案了。

接下来要研究的是作者用什么样的顺序告诉我们什么。接下来,我让孩子们分组讨论两个问题。第一个问题课文借物喻人这里的“人”是什么样的人?第二个问题是课文分了几大部分来写?

从五年级开始,我们课文的学习特别注意研究课文的分段,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。这节课照例是让孩子们分小组研究课文是如何分段来写的?

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,还时不时地跟我交流那样一句两句,大多数是因为跟组里同学的意见有分歧,到这儿来找“同党”呢。这个时候,我都会站稳脚跟,不给他们任何意见----跟组里同学讨论,力争达成共识,才是唯一的出路。

五分钟后,结束讨论全班交流。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课文分成几大段。这个看似不难的问题,却真成了问题。叫起来四个孩子,便有了四种答案。看看一时半会儿辩不明白,我不再考虑时间问题了,好吧,索性就让他们辩个清清楚楚吧。

当感觉大家意见快要统一的时候,德鹏突然举手说他感觉自己刚才的答案有问题,又有新的想法了。

“我突然又有了新的想法,感觉刚才那样分段不对了。我感觉第一二三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第一大段……”

很可贵的“新想法”哟。虽然这又花了我一节课的不少时间,但这“新的想法”让这失去的时间变得有更价值了。不是吗?这“新想法”不正说明德鹏一直在思考吗?德鹏在思考,三班的其他孩子也在思考,这也是我们非常需要的。

一节课三十五分钟,大部分时间拿给学生讨论了,我没有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,为了完成为这篇课文的学习,明天我还得拿出至少半节课来。即使这样也高兴,孩子们会思考了,比什么都令人高兴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85)| 评论(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