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相知一笑

因为你的存在,我才精彩;因为我们的存在,世界才绚丽多姿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[原]也说“磨课”  

2012-04-12 20:54:27|  分类: 教学反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“磨课”一词你听说过吗?我是才听说过的。可别说我out 了,嘿嘿!我还真是out了。

上个学期,有学科组开始“磨课”,据可靠消息,这来自于网络研修,我没有参与。对于凑热闹,我不热心。这学期,学校开始轰轰烈烈地继续磨课,每个学科组都得参加,看来,我是绕也绕不过去了,只有参加了。

按本学科组的磨课计划,被“磨”的老师要备三次课,出两节课。从制定计划到完成最后一节课,历时一个月。一篇课文上一个月?我没听错吧?确定后,得知我还真没听错,就是一个月,这还是按正常情况下进行的时间,如果出点意外,可能时间要更长。第一轮磨课从什么时候开始的,记不太清楚了,记得昨天教研活动,我们才完成了这节课的最后一次主课。

如果被磨的是一位初登讲坛的教师,我可以理解;如果说用一个一星期完成现在历时一个月才完成的任务,我也理解。现在,我就不理解了。呵呵!这年龄呀,就是害人,理解能力这么差,一个月的思考,愣没想明白这样磨课的意义到底在哪里?我非常想去问问那位被磨的老师,在最后的一次教案中,到底有多少东西是自己的?那一节课上下来,又有哪些环节是自己的所长呢?

被磨老师的教龄应该有十年了吧?一位有近十年教龄的老师还需要这样磨吗?如果说出公开课这样磨一磨,到也情有可缘,但那也得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才可以,这一个月磨一节课,意义到底在哪里呢?磨了一个月,思考了一个月,到要写总结了,也没思考出个一二三来。这总结我可咋完成呢?明天交上不总结,又得挨批被扣分了。

实话实说吗?一定惹事;说假话吗?我还真不愿意。咦,如果我说笑话呢?嘿嘿!一定是找板砖。纠结呀,纠结。

换个角度想想看。呵呵!有了,我就写我的观课总结好了

第一轮磨课我的观课总结

第一轮磨课的课题是三年级的《颐和园》,历时一个多月,终于结束了。这次磨课的两次观课中,我的任务是记录孙倩老师和学生一节课能提出多少问题,在这些问题中,又有多少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。两次观课后,特别是第二节课,老师处理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,引起了我思考。

第二节课老师在课进行到后面的时候,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的问题。孙老师在学生们的前置学习中筛选了两个问题让孩子们讨论解决。

问题一:为什么“游船、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,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”在这里要用“滑”字?

问题二: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?

在老师的帮助下,两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。引起我思考的不是老师对问题的筛选,因为这样的筛选是集体备课时大家的建议。引起我思考的是那些没有被选上的问题该如何解决。观察了周围学生前置学习中提出的问题:有问颐和园还有什么景物的,有问为什么长廊是273间的,还有问细细游赏是什么意思的。

不能否认,那些问题中有不少是我们认为没有研究价值的。但那些问题的提出者并不知道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有研究价值,还是没有研究价值。没有老师的评价与指导,下次孩子们还会提出那样的问题,或是比这个更没有研究价值。

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们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呢?近在眼前的第二轮磨课,我能解决这个问题吗?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