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前面的师生对话
师:行健,明天品德课你得准备把你的“陈姥姥出游路线图”的几个景点先告诉大家,并简单说明你选择这些地方的理由。可以吗?
行健:可以。
师:你设计图中的第一站是四川的峨眉山,理由是什么?
行健思考状。
师:你可以告诉大家到峨眉山可以看到什么。对了,可以看看乐山大佛……
行健:老师,峨眉山没有乐山大佛。
师(一愣):哦,那乐山大佛在哪儿?
行健(拼命忍住笑):乐山大佛在乐山。
师回过神来,笑喷。
师(不太甘心):那峨眉山上有什么佛?
行健:峨眉山上一定是峨眉山大佛呗。
臭小子,敢笑本师,胆子够大呀。哈哈!
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把三班的品德课交给我了,并告诉我,两节课中,一节要上品德,另一节可上语文。唉,凭空多出两节课来。如果两节课都让我上成语文,我也就没啥可说的了,多两节就多两节吧,问题不大。但让我上品德,这可就难为我了。一是没上过品德课,二是没有那个时间研究品德课的上法,三是从孩子们那里得知,自从换了品德课老师,他们就提不起精神上品德课了。要把孩子从上上任品德课老师那里吸引过来,让孩子们认可我的课,不费点功夫那行?
思前想后,看着品德教科书中后面的内容,突一日灵光一闪:书后内容是了解国外名地,我为什么不能从中国开始呢?对,就让他们从山东出发,遍游祖国大地。嘿嘿!就这样办了。
第一步:请行健和景文两个常随父母出游的小家伙先行设计出旅游路线图。
第二步:请孩子们自愿结合,三四人分成一小组,任选一个地方并认真准备,再上课时,请他们把那些地方的相关资料介绍给大家,资料越详细越好。准备的材料应该有课件,上课展示给大家看的;有手抄报,报上当然是图文并茂才好;还可以有文字资料,留作自己上课用。
第三步:师生共同点评,评出最佳表现小组给予积分奖励。
明天行健要第一个出场了,也便有了前面的对话。现在想想,还笑呢。当时咋就没有想起乐山大佛应该是乐山呢?唉,看出来了,现在晕的时候越来越多了。
要说行健这小子也真行,一口气确定了不下二十点地方作为旅游地点,在我大刀阔斧地左砍右劈下,最后定下了六个地方。
陈姥姥出游的第一站就是四川的峨眉山,当然,到了峨眉山,乐山也是不会放过的,一并都玩了。嘿嘿!忘了告诉大家孩子们嘴中的陈姥姥是谁了?其实不用我说,聪明的看官早就猜出来了,那陈姥姥当然是我了。孩子要小学毕业了,我离“毕业”的日子也就不远了,找个题让孩子们有点事做,也是我这样设计品德课的想法。当然喽,如果可以,日后我也许真的会按“陈姥姥出游路线图”走一圈呢。
品德课,我可以这样上吗?
评论